寢小室盂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侈口、圓腹圈足,帶雙附耳。器耳似為器身完成後,以鑄接方式製作,器內壁接合處飾以渦紋。本器裝飾十分精巧,蕈狀蓋鈕上飾鱗紋,蓋緣和器頸各飾夔鳥紋一周,器腹則有十二組內填一雙向夔紋的垂葉紋,外底更見有一細線淺浮雕的盤龍紋。本器容積大,應為儲水之用,與龍紋盤、右勺、青銅人面和陶磢等器共出於1400號大墓之東墓道西段,為成套的盥洗用具。器內有液體留下的漬痕,器蓋與腹內銘文同為「寢小室盂」。器外部有織物痕跡,推測是以織物包裹入埋。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侈口、圓腹圈足,帶雙附耳。器耳似為器身完成後,以鑄接方式製作,器內壁接合處飾以渦紋。本器裝飾十分精巧,蕈狀蓋鈕上飾鱗紋,蓋緣和器頸各飾夔鳥紋一周,器腹則有十二組內填一雙向夔紋的垂葉紋,外底更見有一細線淺浮雕的盤龍紋。本器容積大,應為儲水之用,與龍紋盤、右勺、青銅人面和陶磢等器共出於1400號大墓之東墓道西段,為成套的盥洗用具。器內有液體留下的漬痕,器蓋與腹內銘文同為「寢小室盂」。器外部有織物痕跡,推測是以織物包裹入埋。
侈口、圓腹圈足,帶雙附耳。器耳似為器身完成後,以鑄接方式製作,器內壁接合處飾以渦紋。本器裝飾十分精巧,蕈狀蓋鈕上飾鱗紋,蓋緣和器頸各飾夔鳥紋一周,器腹則有十二組內填一雙向夔紋的垂葉紋,外底更見有一細線淺浮雕的盤龍紋。本器容積大,應為儲水之用,與龍紋盤、右勺、青銅人面和陶磢等器共出於1400號大墓之東墓道西段,為成套的盥洗用具。器內有液體留下的漬痕,器蓋與腹內銘文同為「寢小室盂」。器外部有織物痕跡,推測是以織物包裹入埋。
(全器)16870.0毫升
青銅
口部有一小裂痕,口沿略有缺損,蓋頂鈕部經修補。
大陸考古
禮儀/宗教用具
高(通蓋)42.2公分、直徑(口)40.4公分、直徑(足)25.8公分、
(全器)16.5公斤
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