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06個藏品
玉箭箙鋬飾
玉箭箙鋬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R009001為一獸面玉飾,灰白偏綠,獸鼻兩側各穿一孔,獸兩眉間亦穿一稍大孔,兩耳間又穿一小孔。眼部、鼻部等以剔地凸線表現,耳部則以單線凹紋刻畫。R009124為灰白色玉管,有些許褐色斑。管斷面為圓角長方形,管頂寬面有一斜穿孔。全器上段一小截無紋飾,其下以兩組五道的弦紋分成三段。
夔龍紋甗
夔龍紋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甗為蒸炊用器,下半部做鬲形,與上半部的甑內的食物蒸熟。甗內連接上下兩部的位置常常裝設有箄,本器則無。本器甑的部分,兩器耳較大,與鼎耳類似。袋足圓鼓,末端柱足稍長。器頸以夔龍紋帶裝飾。
銅鏟
銅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兩件銅鏟形制紋飾一致,與R001095鋤形器及另一件方柄素面鏟上下壓疊,同出於墓的西南角。形狀如鏟,帶長銎,可安柄。鏟面作梯形,銎斷面為圓角菱形,鏟面與銎 相接處的邊角上卷。器兩面均有相同紋飾。銎口部設一獸 面,其下為三角紋。
玉人首形筓
玉人首形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土黃色,筓首與身分為兩件,以榫卯相接。筓首邊緣均做出刃部,下段有勾狀扉稜,兩面紋飾相同,皆為側面的人頭形象,耳的位置略高,上有羽飾,臣字眼等紋飾則以雙線陰刻勾勒。
獸面紋石門臼
獸面紋石門臼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呈正方形之扁平塊狀,側邊距頂六分之一處削為斜角,上面中央有圓孔槽,為門軸插立處。四面各刻有獸面紋,四邊斜坡則飾以帶目紋的斜角雲紋,是同類器中最精美者。
玉跪坐人形璜
玉跪坐人形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綠色,中段兩面均有網狀褐沁。片狀,雕刻出一側面人形,再以鏤空方式呈現細節。頭部高冠巍峨,帶鏤孔,側邊有鉤狀扉稜,頂有一穿。眼角以二鏤空表示,中央為眼珠,另以淺陰線刻出腰身及臂膀,以手支頰,手微蜷,亦以鏤空表現,下肢屈曲作蹲踞狀。冠部稍殘。似由環璧形器改製。
馬羈飾組
馬羈飾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位於164號墓北部,與一馬頭骨同出,應為絡頭革帶上的貝飾及各色玉石質飾件。出土時部分飾件位於馬頭骨上,部分散落。根據出土相關位置予以復原,由上到下分別是玉圓片、海扇蛤、玉管、立雕牛首飾、立雕鳥形飾、立雕獸首飾、馬銜,及人頭鑣飾。
獸面紋單鋬鼎
獸面紋單鋬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此鼎與另一獸面紋單鋬鼎R001111、R001752溫鼎,出土於同一祭祀坑。頸部內縮,器身做罐形,一側有鋬。罐形鼎較為少見,而帶直鋬的例子又更稀少。與一般銅鼎另一相異處在口緣部位未設寬唇。器腹上方飾以窄細的獸面紋帶,獸面紋帶的下方,另有蕉葉紋,器鋬以羊首裝飾。
龍紋盤
龍紋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器外壁有環繞器身一周,首尾相銜的陰線盤龍紋,龍口間可見蛇信,龍身遍施鱗紋,內底素面無紋,外底另有折線紋。本器與寢小室盂及其他盥洗用器,同出於1400號大墓東墓道近墓室的西口,並倒扣於寢小室盂(R001092)之上,應為水器。
陶磢
陶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作圓餅狀,微凸的一面因滿布繩紋或斜方格紋而略為粗糙,另一面略凹且帶弧形把手,上飾連續的三角形紋。同出的陶磢共有五件,位在寢小室盂和龍紋盤之東南五十公分處,推測應為盥洗時搓垢用的清潔用具。
獸面紋單鋬鼎
獸面紋單鋬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此鼎與另一獸面紋單鋬鼎R001110、R001752溫鼎,出土於同一祭祀坑。頸部內縮,器身做罐形,一側有鋬。罐形鼎較為少見,而帶直鋬的例子又更稀少。與一般銅鼎另一相異處在口緣部位未設寬唇。器腹上方飾以窄細的獸面紋帶。器身在與鋬交接的位置上,各有一突出的短柱,應是用以增加鋬與器身鑄合的強度。
鑲嵌綠松石駝首刀
鑲嵌綠松石駝首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柄與刃一體鑄造,柄斷面呈橢圓形,柄端為駱駝首。柄與刃間有欄,刀略向內側彎曲,背厚刃薄。駱駝的眼框以及鼻上的凸起都呈短管狀。眼下有半環,飾以一雙環鏈。口中空,喉部有半環,半環上繫一舌形鏈,可以左右擺動。柄身兩面均有兩粗線,上設三圓形中空凸起,兩側轉折處以直線分欄,飾以斜線紋。
石蟬
石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體作蟬形,兩翼斂下,目突出,隱約可見吻部,雕刻簡單而神似。頭與身分界處有弦紋二,背部另有一三角紋。底部約略雕出腹部形狀,有兩道平行突稜,應以利安放。
羊首刀
羊首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羊頭刀,全身分為身、柄、本三部,身部凸背凹刃,柄為實心,斷面成橢圓形,中有一穿縫,本端為羊頭形,柄及本部均殘留綠松石,身與柄交接處有闌,鏽蝕。柄節有布紋痕跡。身部近闌本處有修補過。
玉蛙
玉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深綠色,質地細膩溫潤,有凍石質感,映光微透。有不少小的白色雲翳狀物質。全體近圓形,蛙頭部突出,四足屈曲俯伏,鼓腹,形象生動。底部平,唯吻部斜上;背部平滑,向周緣弧下。以減地法雕出蛙的四足眼鼻。背帶一穿,兩面對鑽,底部穿口不周圓,有階。
鑲嵌綠松石獸面飾
鑲嵌綠松石獸面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西北岡2017號馬坑僅存一半,內有兩具馬頭骨及馬羈組的青銅裝飾件。本器可能是馬冠飾,裝飾在馬的額頭上。全器為凸起的半立體獸面,背面凹入,有X形梁一組。以青銅為底,並鑄出纖細的輪廓線,再鑲嵌綠松石。
大理石龜形立雕
大理石龜形立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白色大理石龜形雕。保存完整,惟部份表面風化以致磨面脫落。底面染紅色。伏龜形,頸尾,四足皆伸出甲外,四足皆向前曲(如龜之通常姿態)。尾向左彎,頗寫真,由鼻尖至尾尖起一貫通全身之中脊將龜分為相對稱之左右兩半。
鳥尊
鳥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作鳥形,由腹下兩足與中空的尾翅形成三個支點,鳥足趾屈曲如鉤。口緣下有兩貫耳。蓋已失,原應為鳥首狀。器表接滿裝紋飾,胸、背各有一道扉稜,左右兩側紋飾對稱。胸飾倒置的獸面,兩翅飾以盤蛇紋,空處填各式夔紋,並以細膩的雲雷紋襯地。器腹外底鑄有一虎形銘文,首上有枝狀角。
玉象
玉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斑駁的暗綠色,多處含白色區帶,器表有褐沁。立雕,長鼻與尾殘缺,大耳高聳,口中舌微露出,無牙,腹下四矮足。全器紋飾以陰線刻畫,身上遍刻勾連紋,各足底部可見三腳趾。此器曾經被李濟與 H. Hansford 鑑定為南陽玉,但是根據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顯示為閃玉。
玉龍形飾
玉龍形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綠色,玉質細膩溫潤,含極少數淺色斑點,鼻端有褐沁。圓環狀,中央有穿孔。一面平而無紋,另一面稍弧,周緣緩斜下,似為一小璧形器改製而成。稍弧的一面以陰線雕刻出龍首,整體形似簡化而對剖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在平面端部分有切削痕。
玉龍形璧
玉龍形璧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頭尾相連的盤龍,但僅龍的瓶形角、吻部及尾部末端以透雕方式表現,龍的身軀則以陰線刻出,隨器形圜轉。璧外緣有機牙四處,分布甚均。從機牙及龍頸部切割線條來看,這件器物應是自牙璧(亦稱璇璣)改製而成。
玉兔
玉兔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淡黃綠色,細膩溫潤通透,玉質甚佳,器表有帶狀褐沁。一面較平,一面平而帶弧。全體近四方形,兩面刻畫目、口及身上之紋飾。四足作俯伏狀,腹中自頸下至尾有一穿,前足中間及股後各有一孔。
石虎
石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色灰白,虎形立雕,頭部特大,口為一橫長條,刻紋甚淺,上為彎鼻,其後為臣形眼,眼背之間聳立兩耳,中有一缺口,背部凹下不平,腹下為一長形足,亦不平整,腹後部為一長尾。尾尖略翹起。
鑲嵌綠松石龍首輈頭飾
鑲嵌綠松石龍首輈頭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龍首,兩耳外張,兩瓶形角豎起,口張齒現,牙均作鋸齒狀,牙間鏤空。龍首後接套入輈頭的管部,管末有上下相對的圓孔,以穿木榫,將銅飾與輈頭固定。底部圓孔前另有一「大」字形孔。龍首在吻部、瓶形角均有以綠松石鑲嵌的幾何紋飾,耳後則有一填入綠松石的直立夔龍。龍首後管部的兩側則各飾一陰線夔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