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46個藏品
刻劃獸骨殘片
刻劃獸骨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殘獸骨,刻有甲骨文數字,可能為習刻者所為,未必為卜辭。亦刻畫有動物圖形,有獼猴形二,虎形一,另有一馬在火上形。是為戲刻。
獸面紋爵
獸面紋爵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蕈狀柱,飾圓渦紋、三角紋及雲雷紋。頸飾三角紋及雲雷紋六組。流尾與頸飾同但比例拉長。腹為大獸面二組。對鋬之面有稜,鋬上飾一牛首。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四年五月九日,西北岡第二次發掘,HPKM1004號大墓,牛鼎、鹿鼎、石磬出土清理情形,中坐持筆記本者胡厚宣,清理石磬者王文林。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16。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十六日,西北岡第二次發掘,HPK2019B,工人整理出土人頭骨情形。(編按:HPK2019B為西北岡發掘探溝編號,該探溝位1400號大墓西南)。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12。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安陽縣政府派科員張守魁,協同董作賓等赴小屯籌措工作事宜,此為散會後之合照。右起:王湘、張守魁、董作賓、郭寶鈞、工人、趙芝庭、工人閻佩海、工人、李春昱、工人。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01。
侯家莊南地遺址田野照片
侯家莊南地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三年春,侯家莊南地,發掘工作中,專員方策來參觀,左起:蘇孔章、張曹、方策、董作賓、顧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劉燿、石璋如。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83。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十八年春,殷虛第二次發掘,田野工作人員全體照〈坐者左一為李濟,左二裴文中;餘坐者為李嘉霖團長及其隨從;後排立者,右一董光忠,右二董作賓〉。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13。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三年秋,西北岡第一次發掘,永安寨。(石註:永安寨在河南安陽縣城西約二十餘里,洹水左岸形式與同樂寨相仿,其西岸亦被洹水沖毀崩塌了一部份,而南面的斷崖上並有白灰面的遺跡)。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93。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三年秋,西北岡第一次發掘,劉燿﹝中立戴淺色帽者﹞及工人(編按:照片紀錄未註明拍攝地點,此或為HPKM1001號大墓,以該墓由劉燿主持發掘)。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03。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三年秋,西北岡第一次發掘,十二月雪景,HPKM1001號大墓。後排左起胡厚宣、劉燿、梁思永、祁延霈,前立者石璋如。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04。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五年春,YH127坑甲骨裝箱,釘箱蓋前整理內部情形,右方踞箱上者李濟,其後著淺色背心坐者高去尋,其後李景聃。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40。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三年春,壽安山堂與豐安橋,右側立者石璋如。(編按:壽安山堂位安陽西郊、豐安村東南之洹河北岸,為明趙簡王香火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豐安橋位壽安山堂前洹河渡口,民國十九年曾重修,今已不存)。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90。
帶硃書龜甲卜辭殘片
帶硃書龜甲卜辭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是一個龜甲卜辭殘片,最特殊的一點在於它上面有商朝人的墨跡,內容是關於下雨的貞卜,設問隔天的"丙"會不會有從雨(順雨)。
YH127坑甲骨坑裝箱
YH127坑甲骨坑裝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五年春,YH127甲骨坑裝箱,釘箱蓋前整理內部情形,右方踞箱上者李濟,其後著淺色背心坐者高去尋,其後李景聃。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40。
右勺
右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勺口外敞,橢圓形,腹深,帶圓柱狀柄,當為舀水器。通體平素無紋,柄上有銘一字「又」(右)。
西北岡墓1400發掘照片
西北岡墓1400發掘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十二日,HPKM1400號大墓發掘,主持發掘及記錄之李景聃與東道口出土之寢小室盂銅器群。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26。
石龍
石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龍形立雕,頭部小於腹部,口端平齊,如一長條,直達兩端,鼻微凸,背上兩長角,有陰線紋,腹下頭部為刻有五倒陰線紋之足,腹後部為捲曲之尾。色灰白。
帶刻辭牛距骨
帶刻辭牛距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刻辭為1936年殷虛第13次發掘所得,為殷虛文化期第五期的記事刻辭,字體風格也與金文較接近。
陶水牛頭
陶水牛頭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陶塑,色灰,以圓角長方體表現牛首,造型簡單。頂面略帶弧度,以泥片堆塑牛角及兩眼,牛角刻有連續 V 形紋,前端可見口、鼻,底面平,有一長方形凹槽。
石蟬
石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有深淺不一的條帶狀綠色帶,背部以陰線刻出翼、頭部與鼻部,二眼為減地法刻出,腹部有近方形突出,如蟬停於地上。
馬首刀
馬首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馬首刀分為身、柄、本三部,身部凸背凹刃,柄為實心,斷面成橢圓形,中有一條穿縫,本端為馬頭形,並鑲嵌綠松石,身與柄交接處內側有欄。
珊瑚石龜
珊瑚石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紅褐色基底,滿含白色圓形珊瑚化石,背部沾有銅綠。龜形,底部略平,頸部有二粗一細三道陰弦紋。嘴頰兩側有一穿貫通,背部有一單面鑽孔。一眼似有黑色顏料點染。
帶刻辭鹿頭骨
帶刻辭鹿頭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鹿頭骨,刻有甲骨文14字,字體風格與R041038相同。記載殷王田獵的事,包含了田獵的時間和地點。可能田獵獲鹿,就把相關的事刻在鹿頭上。
象牙虎耳形飾
象牙虎耳形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殷墟紋飾中,虎以耳部前端較尖為特徵。這件心形骨器可能為虎形立雕的耳部附件。耳沿飾以鉤線,耳內雕刻出卷曲的蛇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