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604個藏品
頸折
頸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黑色泥質陶罐形器頸折,頸折弧角轉。頸折飾以一周捺點紋,其下刻劃兩周方向相反的羽狀紋,接以二條為一組之垂直篦劃曲折紋。
打製石鋤
打製石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自礫石片解而下,沿周緣打剝修整。全器呈長條形,上段內束為綁柄處,斜頂,斜弧刃,刃部有使用痕。
網墜
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三縊型網墜,長條形,器身加磨,於兩端及中間切鋸出一周溝槽做為縛繩用。
網墜
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兩縊型網墜,長條形,器身加磨,於兩端切鋸出一周溝槽做為縛繩用。
網墜
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兩縊型網墜,長條形,器身加磨,於兩端切鋸出一周溝槽做為縛繩用。
磨製石刀
磨製石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打磨細緻,呈長方形,一長邊為刃,中鋒,一端殘失,刃部有使用痕。
網墜
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兩縊型網墜,扁圓形,於兩端切鋸出一周溝槽做為縛繩用。
砥石
砥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呈長方形,一面可見使用造成的凹面。
缽口
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褐灰色中砂陶缽口,鼓腹、縮口,缽口內側因製作完成後,殘餘的陶土翻折修飾,致使近缽口端明顯加厚許多。口緣可見輪修痕,器表通體施有細拍橫條紋。
瓶口
瓶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細砂陶瓶口,口緣高,自頸折處弧轉直向上,於唇沿微外侈。口緣下方有一橫向小耳。
缽口
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細砂陶缽口,近缽口端斜外弧轉,翻折長約10mm,缽口呈平唇,器身外側施有細拍印紋飾。
缽口
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褐黑色細砂陶缽口,鼓腹、縮口,唇沿施有密集的指甲印。
缽口
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褐灰色細砂陶缽口,口緣內斂,壁薄,唇與器壁約略等厚,缽沿為平唇,器身外側施滿橫向粗拍印紋飾。
缽口
缽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細砂陶缽口,器身細薄,近口緣端為內縮後,再微外侈。
瓶口
瓶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淡橙褐色細砂陶瓶口,頸長,自頸折處弧轉直向上,於唇沿微外侈。口內緣有刺點紋飾帶。
口緣
口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口緣,因殘斷而器型不明。口沿內外側均加厚,缽口下緣施有刺點紋飾。
瓶口
瓶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暗紅褐色細砂陶瓶口,唇沿端帶有指甲印紋,唇沿內側下方則帶有一列刺點紋飾。
帶把罐口
帶把罐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灰色粗砂陶罐口,頸折弧轉後外翻,口緣端呈平唇。口沿端至頸折下接有一寬扁形的環狀豎把。通體素面。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細砂陶紡輪,呈扁圓柱狀,中央穿有一孔,側體略向內凹,內凹處並施有兩道曲折劃痕,器身則全部施滿刺點紋飾。
陶把
陶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紅色粗砂陶陶把,形制呈馬鞍型, 器形相形之下較大。把身帶有二孔洞,應是附加於大型容器的器腹或折肩之上,作為穿繩功能。
陶把
陶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色細砂陶陶把,依型制判斷為一豎把,器身一端殘斷,把身外側有二道刻劃痕飾紋,把身剖面呈圓狀。
帶把折肩
帶把折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褐色中砂陶折肩,折上帶兩個連續小耳。通體素面。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細砂陶紡輪,呈扁圓柱體,中央穿有一孔,通體素面。
帶把腹片
帶把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色細砂陶腹片,帶一小耳,通體素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