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6613個藏品
腹片
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腹片,器表飾以一道凸弦紋。
腹片
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腹片,器表飾以一道凸弦紋。
腹片
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橙色夾砂陶腹片,器表飾以一道凸脊。
腹片
腹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灰黃色細砂陶腹片,器表敷泥,並施以紅彩。
牙雕飾品
牙雕飾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貓科動物犬齒製成,推測可能為雲豹犬齒。齒根上刻有耳朵、眼睛,在兩側邊雕有手腳之圖樣。並在齒根側邊鑽有六孔,造型類似山豬。在龜山遺址目前僅發現一件,十分珍稀。這類以貓科動物牙所製成的穿孔牙飾在現今排灣族的裝飾品中也曾出現,顯示龜山史前聚落與排灣族原住民有密切的關係。
有槽石棒
有槽石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磨製,器身呈上寬下窄長條狀,剖面橢圓形,上端部份殘失。上部一面平一面弧,較平的一面刻有9道縱向凹槽,有明顯打擊痕;可能作為樹皮布打棒之用。柄部磨製光滑,底部有敲擊痕。
有槽石棒
有槽石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打擊後磨製,留有打擊痕,器身呈長方條狀,下部殘失。上部一側圓弧一側平、剖面為一邊平的橢圓形。平斜頂,較平的一側刻有9道縱向凹槽,底端殘斷;可能作為樹皮布打棒之用。
有槽石棒
有槽石棒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器打擊後磨製,留有打擊痕,器身呈長方條狀,下部殘失。上部一側圓弧一側平、剖面為半個橢圓形。平頂,較平的一側刻有10道縱向凹槽,一面及底端殘斷;可能作為樹皮布打棒之用。
有槽石棒柄部
有槽石棒柄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有槽石棒柄部,全器打擊後磨製,留有打擊痕,器身呈上寬下窄條狀,剖面為圓角長方形,上部殘失。器身一側底端及柄底部有敲擊痕,底部可能因敲擊而一側崩損。
有槽石棒柄部
有槽石棒柄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有槽石棒柄部,全器磨製,器身呈上寬下窄條狀,剖面為橢圓卵形,一側較尖圓一側較平,上部殘失。一面底端及柄底器表有大量敲擊使用痕。
有槽石棒柄部
有槽石棒柄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有槽石棒柄部,全器打擊後磨製,器身呈上寬下窄條狀,剖面為橢圓形,上部殘失。一面、一側及底部器表有敲擊使用痕。
有槽石棒柄部
有槽石棒柄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有槽石棒柄部,全器打擊後磨製,留有打擊痕,器身呈上寬下窄條狀,剖面為橢圓形,上部殘失。一面器表有敲擊痕。
鯊魚牙
鯊魚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鯊魚牙,齒傾斜,齒緣平滑,無明顯鋸齒。鯊魚品種經研究者判定為紅肉丫髻鮫。
鯊魚脊椎骨
鯊魚脊椎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完整鯊魚椎骨一節。
帶槽卵型石網墜
帶槽卵型石網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身為長條形,靠近兩端盡頭處各磨刻一圈凹槽,器體中段有一不明顯凹槽。
鯊魚脊椎骨
鯊魚脊椎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完整鯊魚椎骨一節。
骨尖器
骨尖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扁細長形,兩端磨尖。兩段黏兌,由鹿科動物骨製成,表面有磨製的痕跡。
骨尖器
骨尖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形細長,一端磨尖,一端平。兩段黏兌,通體磨製光滑,橫剖面近圓形。
骨尖器
骨尖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呈細長形,一端磨尖,一端平。近尖端處之橫剖面較扁,近平端處則較圓厚。尖端略鈍,全器表面有磨製痕。
骨尖器
骨尖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形長且扁平,一端磨尖。三段黏兌,由鹿科動物骨製成,表面有磨製的痕跡。
骨尖器
骨尖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形細長,一端磨尖,一端平。尖端略鈍,平端尚有明顯磨製痕。通體磨製光滑,橫剖面近圓形。
鹿右下顎骨
鹿右下顎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鹿右下顎骨,帶數顆牙齒,多片黏兌而成。
圓蠑螺
圓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殼質相當厚,圓形體層,螺塔的比例較體層小的多。頂部略剝落,下部體層和殼口殘失。螺肋粗,觸感平滑,有明顯螺溝。
圓蠑螺
圓蠑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殼質相當厚,圓形體層,螺塔的比例較體層小的多,螺塔表面略殘損。螺肋粗,觸感平滑,有明顯螺溝。殼口大,帶珍珠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