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1249個藏品
玻璃珠
玻璃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第10類玻璃管珠,色深藍,器呈長形管狀,有些器表有磨損裂痕。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六年二月七日,安陽橋(編按:為一七孔橋,北高南低,橋長40米,跨洹河。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年,西元1265年。即安陽八景之鯨背觀瀾)。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67。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六年五月十八日,殷墟第十五次發掘,午憩,倚樹而坐者尹煥章。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79。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一年春,四月二十六日,殷墟第六次發掘,李濟、董作賓造灶。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58。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袁家花園之西門,右牆為袁宅東牆,左牆為花園南牆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十八年秋,殷墟第三次發掘,廣益紗廠發掘團工作站門前﹝橫拍﹞(註:殷墟第二次及第三次發掘期間,發掘團團址設於廣益紗廠)。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20。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由袁宅東通養壽堂之橋。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76。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一年春,四月十九日,殷墟第六次發掘,B100甲之築土,用版築蓋休息室。前右一李濟,後右一王文林,後右二吳金鼎;餘為打夯土的工人。(編按:B為版築編號,與探方編號不同,B100甲為第六次發掘時所建之休息室,位甲十一基址南端東側,臨洹河)。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一年春,四月三十日,用版築蓋好的休息室,董作賓留影(編按:即B100甲)。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59。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西北岡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四年春,殷墟第十一次發掘,星期日在城內冠帶巷26號過夜前照。左起:劉燿、梁思永、夏鼐、尹煥章、李光宇、石璋如、吳金鼎、胡厚宣、祁延霈(編按:發掘團於二十二年秋,由袁家花園遷至冠帶巷)。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06。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年春,殷墟第四次發掘,同仁攝於袁家花園垂釣亭與假山上,左起:李光宇、劉嶼霞、吳金鼎、王湘、周英學、梁思永、李濟、郭寶鈞、董作賓﹝縱拍﹞。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043。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洹河北岸,洹上村袁家花園,養壽堂大門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小屯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民國二十五年秋,殷墟第十四次發掘(Y11),小屯工地休息室內,王湘等團員午餐情形。收錄於《殷墟發掘照片選輯1928-1937》,圖版164。
琉璃閣遺址田野照片
琉璃閣遺址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輝縣琉璃閣第二次發掘,HLM060槨東南部之遺物
敦煌莫高窟田野照片
敦煌莫高窟田野照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敦煌莫高窟(MOGAO)田野拍攝底片,C12(T146)窟,主室南壁西南隅畫佛故事之一(馬車);《莫高窟形(三)圖版》圖版12。敦煌千佛洞(莫高窟)調查日期為1942年06月18日~1942年09月21日。
卜龜
卜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由8片殘片綴合而成,大致完整,僅在中央部分稍有殘缺。腹甲經過修治,保留甲橋,內表面經過鑽鑿及燒灼。鑿痕為尖底的橢圓形,鑽痕為圓形,鑽痕均可見燒灼痕跡,共有16組完整的鑽鑿孔,腹甲中央殘缺位置還可見兩個殘缺的鑽痕。腹甲外表面平滑,可見修治工具痕跡。
龜背甲卜辭(龜冊)
龜背甲卜辭(龜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龜背甲卜辭(龜冊)
龜背甲卜辭(龜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龜背甲卜辭(龜冊)
龜背甲卜辭(龜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牛方鼎
牛方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土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南墓道北端與墓室交界處,出土時與鹿方鼎並置。長方形,四足兩耳,唇緣外撇,器身四角及中間均有扉稜,四足中空,自上俯視可見器內底有四個孔洞。腹部四壁與四足上部都裝飾了大而立體的牛首紋飾,由牛角型態可知為水牛,因稱之為牛方鼎。器長邊面上的牛首兩側裝飾了冠羽飛揚的猛禽。
鹿方鼎
鹿方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與牛方鼎同出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體型較牛方鼎小。以鹿首為裝飾主紋,鹿角向上分有數叉,鹿首左右兩側也裝飾了猛禽類的鳥紋,鹿首上下另有夔龍紋。值得注意的是,夔龍紋及鳥紋均面朝器物的外側。鼎足空心,足部上方也以鹿首裝飾,器內底並鑄有鹿形銘文。商代彝器沒有其他以鹿做銘文的例子。
鹿方鼎
鹿方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與牛方鼎同出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體型較牛方鼎小。以鹿首為裝飾主紋,鹿角向上分有數叉,鹿首左右兩側也裝飾了猛禽類的鳥紋,鹿首上下另有夔龍紋。值得注意的是,夔龍紋及鳥紋均面朝器物的外側。鼎足空心,足部上方也以鹿首裝飾,器內底並鑄有鹿形銘文。商代彝器沒有其他以鹿做銘文的例子。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虎首人身,作跪姿,雙手撐於雙膝上。背後有豎凹槽由上至下貫穿背部,虎的胯下亦有一與豎槽垂直的小凹槽,可以將本石雕嵌入木結構中。虎頭略仰,張口露出鋸形齒與犬齒,兩耳豎起。以強有力的凹線紋刻出眼、鼻以及虎身各部紋飾。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
八瓣華蓋立鳥圓壺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壺形圓,長頸鼓腹(腹的最大徑在中部微下),低圈足,兩耳獸面銜環,緊接器壁,鑄生。蓋作蓮華式,環周八瓣外侈,中口洞室。洞空處另置以圓形銅板,板心獨立一鳥,貓耳,鉤喙,昂首張翅作欲鳴將飛狀。尾首、鳥身與翅,皆翻轉鏤空,鑄為極細紋飾,鳥的雙爪鑄在圓板上,微微凸起,頗見技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