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1374個藏品
白陶獸面紋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塤為一種吹奏樂器。本器狀如橄欖,上有一圓穿吹口,腹微鼓且中空,底面平。塤以白陶製成者,目前所見僅此一例。塤身上共有五孔,紋飾巧妙地結合了音孔的設計,兩組獸面的四目透雕成圓孔,其一獸面在鼻尖的部位另有小孔。
金玉馬策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馬策飾件,包含頂部帶倒鉤的玉質尖頭(末飾),底部的玉質圓頭套管(本飾),以及包覆策身的金箔。根據出土現象,馬策全長約57.5公分,桿部為木質,頂端的末飾以下原有兩道橫向金葉,其間鑲嵌綠松石,橫向金葉以下飾有十八片直向的長條形金箔,金箔與本飾之間則為施以紅漆的木質桿部,應為手握部位。
長鼻夔紋踵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分踵擋板與踵尾包管兩部分。踵擋板位於車的最後端,為長方形板,中間接一半圓形板,半圓形板的背面凸起一半圓槽以入輈尾。長方形板中央有一長方形孔,輈尾端應設有一榫,由此孔穿出。長方形板內面的兩端各有一半環以綁縛於輿的底框。半圓形板飾四瓣目紋,長方形板的左右兩翼飾長鼻夔紋,底紋為雲雷紋。
商代馬車構件_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鑲嵌綠松石夔龍紋輿輢端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類車器原本以為是搭配於軎上的轄飾,但從1136、1137車坑的出土情況來看,應為輿端飾。商代車輿大多開口 在後,輿在開口處以青銅構件收尾,即車輿端飾。長方體,中空,一端有開口。較窄的兩面分別有一長方形及橢圓形穿孔。兩寬面有二夔龍紋。有方孔的窄面有二夔龍紋;另一窄面素面無紋。封口端亦飾夔龍紋。
骨觚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約為原器的二分之一,中段及下端保存較多,上端僅存一小段,但仍可復原出整器的紋飾布局。骨杯口緣以下為一周帶尖爪的對分獸面紋。其下為帶長三角形的獸面紋,佔杯身的大部,三角形獸面紋兩側各有一豎立的龍紋。其下為目紋,目紋以下復為一周對分的獸面紋。各紋飾帶以陰弦紋區隔。
獸面紋鐓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鐓是兵器或儀仗器木柲下端的套件。1001號大墓出土的這六件形制相同,可能是用於旗杆一類器物,下部尖底可以用來固定於地上,推測是商王儀仗用器,相當罕見。器形似矛,但不似矛之尖銳,刃部中央有脊,銎管斷面呈橄欖形。銎柄位置飾有帶水牛角的淺浮雕獸面紋,其上是陰線雲紋,以下是相對的陰線鳥紋。
石神人面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造型特殊,是殷墟少見、以神人面為母題的器物。僅一面雕刻,略凸,背面向內凹入。神人面以側面呈現,臣字形眼、勾鼻,口後咧現齒,齒作倒鉤形。鼻以上有一類似羽冠物,向上延伸至頭頂,但已殘斷,不辨全形。通器以減地、淺浮雕方式製作,眉、眼、耳、鼻較高,填地的勾連紋及齒牙則較低。
長鼻夔紋踵尾包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踵尾包管斷面呈半橢圓管,圓弧部朝下。前段封閉,後段則有缺口以架車輿的底框。封閉部位的左右側各有一半環,用以穿繩固定踵擋片。前段兩環之間的圓弧部位飾以長鼻夔紋,後段有缺口,向車尾延伸的圓弧部位則飾以三角紋。
夔龍紋軛腳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全體彎如弓,大部份為半管狀,近上段有一孔,下段筒形,兩面有「腰圓孔」可以對穿,身飾夔紋四個,間以蟬紋,末端有底,扁圓,飾四瓣目紋,下段背面飾夔紋二個及蟬紋一個,鏽蝕重。
鑲嵌綠松石銅內玉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戈的刃端稱「援」,尾端稱「內」,中隔以「欄」。本器援的前段玉質,與青銅戈身鑄接成一體。內彎曲,中間有一孔。有上下欄,下欄較長。玉援的後段有二圓孔,一孔填以綠松石。援後段青銅部分飾以獸面紋,以青銅鑄出輪廓,填以綠松石。內飾以尾部卷曲的龍紋,同樣填以綠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