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46個藏品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虎首人身,作跪姿,雙手撐於雙膝上。背後有豎凹槽由上至下貫穿背部,虎的胯下亦有一與豎槽垂直的小凹槽,可以將本石雕嵌入木結構中。虎頭略仰,張口露出鋸形齒與犬齒,兩耳豎起。以強有力的凹線紋刻出眼、鼻以及虎身各部紋飾。
石立梟
石立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梟形。背後有豎凹槽,由上至下貫穿背部,器底兩足與兩側尾著地處之間有不規則形的空槽。推測這件器應當為木構建築的裝飾,背後及底部的空槽可將本器嵌入木結構中。以立體的技法雕出全身各部大樣,再以強有力的凹線紋刻出眉、眼、羽毛等,以及翼上的蟠蛇、夔紋,胸前的獸面紋等。
牛方鼎
牛方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出土於西北岡1004號大墓南墓道北端與墓室交界處,出土時與鹿方鼎並置。長方形,四足兩耳,唇緣外撇,器身四角及中間均有扉稜,四足中空,自上俯視可見器內底有四個孔洞。腹部四壁與四足上部都裝飾了大而立體的牛首紋飾,由牛角型態可知為水牛,因稱之為牛方鼎。器長邊面上的牛首兩側裝飾了冠羽飛揚的猛禽。
三節提梁卣
三節提梁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件提梁長頸圓卣的設計極富巧思,是商代銅器中僅見的例子。器形與一般圓卣無異,小口、長頸、器腹低矮、帶圈足。提梁上窄下寬,與卣身弧度相合,末端則為兔首造型,蓋與提梁則以一蟾蜍形繫鍊相連。類似的卣在婦好墓、小屯238號墓、武官村大墓均有出土。
羊首方卣
羊首方卣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無論從那個角度而言,這件方卣皆屬非常珍稀之物。從器形看,器腹的斷面呈方形,圈足與頸部以上的斷面卻呈圓形。紋飾以立體性強的浮雕來表現,提梁及頸部設有扉稜,扉稜表現出早期的C字形鏤空樣式,屬於殷虛較早階段的青銅器。卣蓋附一立鳥,蓋身飾以鳥紋,蓋與提梁以一虎形銅片相鍊結。
骨觚形器
骨觚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已破碎成若干殘片,下端已殘,保存了器身的上端、中段,及中段下方之紋飾帶,除不見下段紋飾帶外,布局與R018297相似,唯中段主紋三角形內另飾有一較小之獸面。較大的殘片在上口下方位置可見一方形孔,或用以安柄,另一殘片下端有一圓穿,或用以安裝底部。
中柱旋龍盂
中柱旋龍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西北岡1005號墓出土兩件旋龍盂,均位於墓東北角,此為其一。口緣下頸部位置飾目雷紋一周,器腹素面無紋飾,圈足飾獸面紋,凡三組,並有三個十字孔。綯索形耳,耳與器腹鑄接處作獸首形。器內正中設一圓柱,柱上空下實,未貫通至器外底,頂為六角花瓣形。柱中段套有四屈身翹首盤龍,以逆時針方向前後相銜。
骨觚形器
骨觚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保存全器各面,下端完整,上端殘缺,上口略大於下口,器身斷面作圓角三角形,應是利用脛骨製作。以三組弦紋或溝槽將器身分為四段。器物上端及下端飾以一周對分之獸面紋,以雷紋填地。上端獸面紋以下的中段紋飾帶佔器身大部,主紋為一下方作倒三角形的獸面,三角紋的兩側各飾一豎尾龍紋,以雷紋填地。
石對尾雙伏獸
石對尾雙伏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扁長方形,上下平,造型左右對稱,為兩臀部相連的伏獸,兩獸形態與紋飾相同,其間有凹線一道作為分界。伏獸身軀略作方形,背部滿刻紋飾,為一對卷尾夔龍。頭作弧狀,凸出器外。口大,位於器前端,齒牙如鋸,吻部上段刻有龍紋及蟲紋。鼻上卷,方眼鉤眉,均與背部在同一平面,僅略凸起。伏獸有四足,帶爪。
彩陶片
彩陶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侈口盆殘片,保留肩部及腹部,肩部施有彩繪的疏網紋、平行線,及同心圓。
白陶圜底尊
白陶圜底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陶色白帶灰,陶質堅硬。碎裂成多塊,雖經修粘,但仍有缺。器型為廣口大腹的大型陶罐形器,口緣外侈,底圜而尖。以拍墊法成型,器內壁尚存施作時的凹窩,外壁則打磨光滑。除肩上飾有十條平行類繩紋紋飾外,全體素面。此十條紋飾是在本體上附加陶土上施紋,並以某種印具連續施作出類似繩紋的表現。
小臣系石
小臣系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敞口圓腹的帶耳容器,自名為。出土時殘損嚴重,耳由三段黏補而成,上刻獸首及銘文十二字:「辛丑,小臣(系)入(擒),且(宜),才
龍紋鋤形器
龍紋鋤形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器扁平,帶銎口,身與銎垂直相接,銎兩旁有小孔,可裝柄或與其他器物相連接,形制似鋤。器體以鏤空的變形回首龍紋做為裝飾,與銎部連接處則飾以大而立體的帶角牛首紋飾。本器或名為「勺」,但本體部分鏤空,無法用以盛裝液體。
人頭骨刻辭殘片
人頭骨刻辭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人頭骨殘片,其上刻有「武」字。
石立梟
石立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梟形立雕,扁圓形頭,喙曲如鉤,腹略凸,尖尾下垂,叉分為二。通體施以繁複紋飾,兩耳正面飾一陽線蟲紋。頭兩側各有夔紋,胸飾以對稱之鳥紋,背脊上為蟲紋。足正面為陰紋紋飾,足側面則有夔紋各一。造型生動,製作精美,是殷墟出土大理石雕刻的代表作之一。
銅矛
銅矛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長葉矛頭,骹作銎狀,呈菱形。鋒端已折損,矛身上部仍是像三角形,下部兩邊向下伸展,止於平底,形成像是筩兩旁突出的翼棱,筩的口面成方形愈向上愈細,伸入了矛身的二分之一,矛身末端在筩的兩旁各有一三角形穿孔相對著。雖然這對穿孔的大小不同,邊緣也不整齊,不過是鑄造術欠佳而已。
石虎紋俎殘片
石虎紋俎殘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從紋飾及器形來看,現存的部分約為原器物的四分之一。長方形枱面,長枱面下設有倒「凹」字形器足。枱面中央素淨,四周飾以首尾相連的虎紋。枱面的側緣雕以凸起的豎線,器足則隨器形刻有一身軀上翹的卷尾龍紋。紋飾皆為減地陽紋,是殷墟出土石俎中雕刻最為精美的。
栩集成1135鬲鼎
栩集成1135鬲鼎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類器鼎腹分為三部,類似殷墟時期的陶鬲,再配以稍長的柱足,因稱鬲鼎。本器器壁裝飾獸面紋,五官較為分散。腹內有銘文「栩集成1135」。

頁面